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我用殘損的手掌》課後提升練習題及答案

《我用殘損的手掌》課後提升練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目標·興趣】

《我用殘損的手掌》課後提升練習題及答案

  一、提及戴望舒,我們就會想到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撐着油紙傘,“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但盧溝橋的炮火點燃了,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紙傘”,而在“獄中題壁”,並且“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放聲歌唱“永恆的中國”。“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又是詩人堅貞不屈意志的寫照。

二、通過誦讀,感悟詩歌的感情線索,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寄寓的詩人的情感。

三、讀完這首詩後,人們心中都有想歌唱的慾望。

我想歌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積累·運用】

  四、快速給加粗的字注音。

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蘸着( ) 掠過( ) 螻蟻( )

 五、解釋下列詞語。

荇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錦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螻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探究】

  六、學生配樂誦讀全詩,在課本上用筆標記節奏和重音,小組同學互相學習,解決下列問題。

1、詩歌從內容上可分爲兩部分。每部分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前後兩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寫手法明顯不同,注意詩中起修飾作用的相關詞語,看看哪些是積極的、暖色調的,哪些是消極的、冷色調的,說說詩人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

我認爲積極的、暖色調的詞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極、冷色調的詞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我們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爲什麼?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昇華】

  七、閱讀聞一多的《發現》,理解文後問題。

  發現

  聞一多

我來了,我喊一聲,迸着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我來了,因爲我聽見你叫我;

鞭着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我會見的是噩夢,哪裏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着懸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

我問:(拳頭擂着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

注:罡(gāng)風:道家語,高空的風。又作“剛風”。

朗讀理解,對詩句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我來了,我喊一聲,迸着血淚/‘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詩人懷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國返回,但看到的卻不是理想中的祖國,因此“迸着血淚”,痛心到了極點。

B、“我來了,因爲我聽見你叫我/鞭着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前一句表達了詩人聽到祖國召喚,要爲祖國而奮鬥的感情,“時間的罡風”“火”都比喻返回祖國的急切心情。

C、“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追問”的內容是當時的祖國爲什麼會變得如此黑暗,“逼迫”表明詩人急於知道這原因的心情。

D、“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這句詩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和把祖國建設得美好的希望和赤膽忠心。

八、抗戰爆發,激發了民族鬱憤,更激勵了詩人創作。恰如胡風在《七月·代致辭》中所說:“鬥爭養育了文學,從這鬥爭裏面成長的文學又反轉來養育了這個鬥爭。”請同學們閱讀這一歷史時期誕生的精美詩文,如卞之琳的《慰勞信集》、何其芳的《夜歌》、李金髮的《亡國是可怕的》等,進一步瞭解抗戰歷史及當時的文學創作風貌。

【參考答案】

六、

1、第一部分表現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雪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於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爲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詩人對這塊象徵着“永恆的中國”的土地,發出了深情讚美。

2、積極、暖色調的: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恆等

消極、冷色調的: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等

效果:詩人之所以這樣用這些詞語,是爲了更好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愛與恨。

3、我用殘損的手掌在想像中展開詩的內容,在想像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的家鄉,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徵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我們讀起來不覺蕪雜。

七、B(“火”比喻詩人對祖國火一般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