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蝸牛》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蝸牛》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設計說明

《小蝸牛》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裏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故事配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自主閱讀。所以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分角色朗讀及小組互助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和閱讀,在反覆地觀察、朗讀、識記、想象等語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MV;製作蝸牛圖片、生字詞卡片和小蝸牛和蝸牛媽媽頭飾;查找資料瞭解四季特點,蒐集描寫四季的古詩詞。(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瞭解四季的特點。(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蝸牛和黃鸝鳥》MV,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哪兩種小動物。你們見過蝸牛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小蝸牛的故事。(板書:小蝸牛)

2.學生齊讀課文題目。(出示蝸牛圖片)師生簡介。

3.學寫“牛”字。

強調書寫時要注意第一橫短,第二橫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4.這篇課文講的是小蝸牛的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用歌曲和圖片導入新課,形象直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以“故事講的是小蝸牛的什麼事呢”爲引子,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隨課文題目識記、學寫“牛”字,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對所學的漢字進行理解和記憶,適度分散了學生識字的難度。

  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間互助認讀生字。

3.檢查識字情況。

課件出示帶拼音詞語: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變 回  發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蝸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開火車認讀,師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發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詞中讀輕聲;“住、樹”是翹舌音;“吧、呀”是輕聲。有錯及時糾正。

4.學習新部首“土”。

5.整體感知,學寫生字。

導學: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課文,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同時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1)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師生以“五不”要求(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回讀、不破讀。)評議學生朗讀情況。

(3)想一想,這篇課文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向我們講述這個小故事的?

(4)學寫“對”字。

①觀察“對”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師範寫,強調“又”變成部首時第二筆是點,不是捺,右邊的“寸”要比“”低一點,最後一筆點寫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點上。

③學生動筆寫一寫。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本課的生字新詞比較多,而且,課文沒有拼音,這對於學生學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從範讀開始,教師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並在下面的自由讀中安排同桌互相幫助,使學生能自主識字,並學會向他人請教。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小蝸牛和媽媽一共進行了幾次對話?你是怎麼找到的?

在學生的交流中,認識冒號、引號,並簡單瞭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們的第一次對話在第幾自然段嗎?

指名朗讀第2、3自然段,教師相機正音。

3.這次對話講述的是什麼時候?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哪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