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創新閱讀文言文閱讀訓練傷仲永

創新閱讀文言文閱讀訓練傷仲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創新閱讀文言文閱讀訓練傷仲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世)隸耕/(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B:即(書)詩四句/軍(書)十二卷 C:擇其善者而(從)之/(從)先人還家 D:從先人(還)家/送兒(還)故鄉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不能稱前時之(聞)/不(聞)爺孃喚女聲 B:不知木蘭(是)女郎/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C:(復)到舅家問焉/唧唧(復)唧唧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幸尚寬,何爲不(可)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於)舅家見之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C: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火伴(皆)驚忙 D:或(以)錢幣乞之/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B:還(自)揚州/有朋(自)遠方來 C:餘(聞)之也久/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D:借旁近與(之)/下車引(之)

5.下面對“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翻譯正確的一句是( )。 (本題分數:3分)

A:悄悄地把他的父親當做賓客,或者用錢物求他作詩。 B:悄悄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錢物求他作詩。 C: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或者用錢物求他作詩。 D: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用錢物請他作詩。

6.下面對“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裏見到了他。 B:明道年間,我從父親那裏回家,於是在舅舅家裏見到了他。 C:明道年間,我隨死了的父親回家,於是在舅舅家裏見到了他。 D:明道年間,我從死了的父親那裏回家,在舅舅家裏見到了他。

7.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世隸耕”三字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作的必要鋪墊,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 B:題目中“傷”字的意思是“爲……感到惋惜”。作者“傷”仲永是因爲方仲永天資非凡而“受於人者不至”,最終“泯然衆人”。 C:造成方仲永“泯然衆人”的原因有三 D:“不使學”既點出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又預示了他“泯然衆人”的結局。“餘聞之也久”一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啓下。

8.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方仲永從五歲起表現了超凡的才華,但到十二三歲卻並不突出了,到二十歲左右時才能衰竭,與普通人沒有差別了。 B:方仲永剛開始做詩時,不僅才思敏捷,反應極快,而且他的詩在內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賞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視人才的,從“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兩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兒童最後而成爲一個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學”,也就是“受於人者不至也”。

9.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仲永從“指物作詩立就“而變爲“泯然衆人”,其主要原因在於“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B:“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這幾句,從側面寫出了仲永的聰慧。 C:仲永的父親“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是因爲仲永自小聰明,五歲就能“指物作詩”。 D:這篇文章闡明瞭一個道理

10.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本題分數:3分)

A:本文先敘仲永之奇特,後寫仲永之退化,先詳後略,先抑後揚,對比鮮明。 B:當父親拉着仲永去求“利”的時候,也把仲永“拉”進了“衆人”的行列。 C:本文以“餘”所“聞”“見”爲素材組織文章,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D:本文通過寫仲永由神童變爲“衆人”的過程,提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