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音樂巨人貝多芬》練習及答案練習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音樂巨人貝多芬》練習及答案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音樂巨人貝多芬》練習及答案練習題
13.音樂巨人貝多芬
【積累.感知】
一.給加點字注音
深邃___ 躊躇___ 磐石___ 鈕釦___ 喧囂___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
挑( )___ 荷( )___ 喪( )___ 掙(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三.詞語填空
( )人注目 雜亂無( ) 零亂不( ) ( )不作聲
( )不通風 不見( )日 掌聲( )動 ( )勞無益
四.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
1.“你們竟敢到獸穴來抓獅子的毛。”
2.“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頭顱到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4.“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爲伴。”
五.整體感悟課文後回答
1.“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中,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2.作者筆下的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徵有哪些?
3.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現在哪裏?
4.文章怎樣通過肖像描寫來表現貝多芬的生活遭遇、個人氣質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體驗.探究】
六.課內語段閱讀
①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惱,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爲伴。
②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裏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爲了餬口指揮鄉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裏流着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③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着節拍指揮時,聽衆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台上,直到一個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觀衆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④貝多芬對客人大聲說:“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
1.作者將“耳聾”比作了什麼?有什麼表達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書裏流着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3.“聽衆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這是什麼原因?
4.段③末尾連用兩個歎號,有什麼作用?
5.貝多芬能夠向客人敘述自己最後一次指揮的情形,這表現出他怎樣的精神?
6.貝多芬爲什麼會說“一個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談談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貝多芬最後一次指揮的音樂觀衆,當時會有什麼感受?請簡要寫在下面。
七.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作爲一個音樂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雙聰慧的耳朵,而貝多芬卻沒有,他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請試着談談你的理解。
2.貝多芬曾說過:“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聯繫課文談談你從中感受到了他怎樣的生命力量?給你什麼人生啓迪?
【實踐.拓展】
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貝多芬與《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一天夜晚,他在____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住了,屋子裏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過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裏,就推開門。輕輕地走進去。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纔彈的那首曲子來。甲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你來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____。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月光,按起琴鍵來。乙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____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丁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纔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A)幽靜 清幽 波濤洶涌 波光粼粼
(B)清靜 幽靜 波光粼粼 波濤洶涌
(C)幽靜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濤洶涌
(D)幽靜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濤洶涌
2.下面一句話是從文中抽出的,根據文意,它應當在文中的( )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
A. 甲處 B. 乙處 C. 丙處 D. 丁處
3.這篇文章所寫事情發生的時間是____,地點是____的小路上、茅房裏、客店裏,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4.皮鞋匠從貝多芬彈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麼?(不超過15個字)
答:
5.貝多芬爲什麼彈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飛奔回客店?(不超過24個字)
答:
6.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不超過15個字)
參考答案
13.音樂巨人貝多芬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1.這是一個比喻句。貝多芬的意思是說,一般人都以爲他很難接近。而“客人”竟然來拜訪他,女傭也未經他的允許就讓客人進門,他對他們的做法感到吃驚。 2.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爲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後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淨和安寧,就心靈的純淨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3.貝多芬把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創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說,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作慾望旺盛之時,遭到耳聾的打擊,他不甘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拼命”“巴望”表現他與不幸命運做鬥爭的決心。
4.“永恆”指作爲心靈載體的音樂藝術。這句話是說,貝多芬雖然因爲耳聾,與人的交流和溝通發生困難。但是這種侷限又使他超越形體和言辭,直接感知人的心靈世界,進而領悟音樂的真諦。音樂成爲他忠實的朋友,撫慰他的心靈,並傳達他的心聲,朋友會離去,會誤解他,但是音樂不會,音樂永遠陪伴他。
五.1.“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音樂的情形。
2.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貝多芬作爲一個音樂家,他並沒有在耳聾的打擊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這一殘酷的事實,一方面儘可能處理日常雜務,另一方面坦然面對耳聾帶來的孤獨和安靜,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和衝動,用“心”觀察和思考人生,用音樂表現心靈中複雜多變的情感和自我信念、意志,傳達對自我或大自然神祕的,難以名狀的感悟,使音樂成爲貝多芬靈魂的表現,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4.用描寫“十分破舊,甚至不整潔”的衣飾,“蓬勃的頭髮”,拖在衣服後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聽器,“愁苦”的臉等印證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以及浪漫,不拘小節,典型的藝術家的性格特徵。用描寫“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的寬闊雙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重不可透視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顯示着他對於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抗爭意志,從而用“心靈”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
六. 1.比作密不通風的磐石和不見天日的囚室。生動形象地表明瞭耳聾帶給貝多芬的極大不幸。
2.羅曼.羅蘭受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畫了一位與貝多芬經歷相似的文學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
3.觀衆看到貝多芬指揮不正常而表現出驚訝。
4.表現了人們對貝多芬遭遇不幸的震驚和痛惜,傳達出強烈的感情。
5.能坦然,鎮定地面對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具有豁達、樂觀、勇敢的精神。
6.貝多芬以他的整個的生命和熱情從事音樂創作,音樂在貝多芬的筆下和心裏,已經成爲生命的象徵,而樂隊只能奏出有聲的音符,卻不能完美傳達心靈的律動和生命的節奏,即貝多芬心裏的音樂。
7. 言之有理即可。
七.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八.1.D 2.D 3.有一年秋天的夜晚,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貝多芬
4.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景象。
5.因爲他要儘快把自己爲盲姑娘即興彈出的曲子記錄下來。
6.介紹貝多芬《月光曲》的創作經過。
-
-
點擊查看:
2013-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彙總
小編寄語:歡迎來語文網,爲了方便您尋找資料,信息,請將本頁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