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盼雪》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

《盼雪》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盼雪》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

盼雪

又是冬天了。這是我南下廣州的第一個冬天。雖然明白大雪難以過秦嶺,但我還是同往年一樣,盼望着一場大雪的降臨。

雪就是芙,雪就是詩。有關雪的詩句,人人都能信口誦來。“燕山雪花大如席”“梅花歡喜漫天雪”“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梅花都不見”,說不盡的是對雪的那份鍾情,那種喜戀;而“瑞雪兆豐年”則寄託了以農爲本的中國人對來年的祝福和期望。

雪幾乎是北方的專利,在南國是難得一見的。大約是前年,粵北的一場短暫的小雪,曾經讓嶺南人欣喜若狂。從報上看到這條消息時,我真爲自己生在中原,能經常欣賞到雪而得意、滿足。“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東坡先生大概是在享受荔枝時寫下這些詩句的。如果他在賞雪時來了詩興,大概又會說“年賞瑞雪一兩場,更願長作北國人”了。說到這裏,我又不免爲自己南下謀生,失去了經常賞雪的機會而遺憾不已。

小時候,地處大別山區的家鄉每個冬天都要下幾場雪。有雪的時候,我總是興奮異常。跟小夥伴們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板,我樂此不疲。小手凍得通紅,也渾然不覺。雖然大雪使我到三裏之外的學校上學麻煩許多,但我毫不在乎,學着大人的樣子,用稻草繩綁着腿,深一腳淺一腳,寒風刺骨全不顧,積雪沒膝趣最多……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雪下得正歡的時候。或是伸出小手迎接碎玉般的雪花,或是在漫天飛雪中跑着、跳着,任雪花打在臉上、落在瓜皮帽上。然而,雪卻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開始降落,到天亮時,留給千家萬戶一個開門的驚喜。“哇,好大的雪呀!”一聽到爺爺、奶奶開門時的驚歎,平時最愛賴牀、不烘熱棉褲不起來的我,就會擡起頭,先看看窗外,然後一骨碌爬起來……

如今,雪越來越稀罕了。大雪變成小雪,多雪變成了少雪,少雪變成了無雪。

奶奶說,她曾見過三尺深的大雪。而我所見過的最大的雪只有一尺多深,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原以爲,到了家鄉以北的鄭州,會見到更大的雪,但在鄭州八年,卻只見過一兩次半尺以上的雪。近兩年,更是連半尺雪也見不到了。每個冬天,我都盼雪,數着一九、二九、三九,盤算着冬天還剩下多少時間,及至到了春天,還常常盼望來一次“倒春雪”,下一場“桃花雪”,然而,冬去春又來,等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科學家說,這是氣候變暖的原因,氣候變暖是因爲“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是因爲工業化帶來的大氣污染。我越來越感到,我們失去的已不僅僅是雪,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我所企盼的也不僅僅是雪,還包括着人類環境意識的覺醒。

雖然身在南國,不敢奢望在這裏見到大雪,但我盼望着家鄉再一次出現“大雪封門”,盼望着北國重現“萬里雪飄”的壯景。前不久,有氣象學家說,持續十多年的“暖冬”,可能在今年告一段落,出現一個寒冷的冬季,但願這個預言能變成現實。

我,天天關注着天氣預報,我一年更比一年盼雪。

1.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

(1)我又不免爲自己南下謀生,失去了經常賞雪的機會而遺憾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手凍得通紅,也渾然不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以怎樣的`順序記敘?請簡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了不少關於雪的詩句,下面是一些關於雪的詩句,你能寫出它們的作者與出處嗎?

(1)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 》( )

(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 )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 》( )

4.文中引用了蘇東坡的詩句,請你把此詩的前兩句補出來。“____”,“____”

5.畫線句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請你模仿此手法仿寫兩個描寫雪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列舉,並說明這種手法的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不停地感到惋惜。(2一點也感覺不到。

2.以時空交錯的順序記敘,文中出現了不少時間詞語,如“現在”“小時候”“十多年前”;也有不少詞語表示空間轉移,如“廣州”“大別山區的家鄉”“鄭州”等,憑此可判斷本文的記敘順序。

3.(1)《賣炭翁》白居易(2)《絕句》杜甫(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4.“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5.“略”。

6.將“南方”與“北方”比,“南方”與“大別山區的家鄉”比,將“十多年前”與“近兩年”比,通過對比突出“氣候的變暖”“溫室效應”越演越烈,從而說明大氣的污染越來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