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出師表》教學案例兩篇

《出師表》教學案例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出師表》教學案例之一

  [教材把握]

《出師表》教學案例兩篇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臨行時寫給劉禪的奏章。文章總結了“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漢興盛的歷史經驗,表示作者“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表現了諸葛亮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全文只624字,語言精煉,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對偶句式,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流行的時代風尚。有大量的合成詞,是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過他的提煉,後來成爲富有生命力的成語,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文章寓情於議,寓情於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主張明確,析理透闢,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於言表。由於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託付國家大事之責任,全篇爲他的“報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貫穿。開篇論及形勢以警劉禪,繼之以進諫舉賢以正其治,轉而自述平生以動其情,結尾點明興漢之主旨以勵其志。全文以議論爲主,融入敘事和抒情,以做到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達到勸諫的目的。論述切中要害,分析透闢,針對性強,寓情於議,情理交融,言詞懇切,說服力強。寓情於事,委婉動人,感情真摯。所敘之事,如推薦賢才,講身世,談經歷,都是爲議論服務,使對劉禪提的建議與要求,有理有據,更能使人信服。全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至情濃,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從而成爲千古“至文”,歷來爲世人推崇和傳誦。

“報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貫穿全篇,

此情此意形成了率直、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他心之所想,筆之所寫,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無比喻,去華麗,重真情實感,處處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長輩的口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應爲議論體的傑作,抒情體的典範,古文中的精華。是每位學生必須熟讀成誦、牢記於心的篇目。

教學本文時,應要求學生豐富文言詞彙,瞭解奏表的特點,瞭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背誦全文;疏通文句,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融情於議、敘,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教學重點爲當堂成誦。教學難點爲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理解諸葛亮的“忠”。教學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課時爲2課時。

 [過程方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傑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爲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傑作。(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背誦課文。要求:認真聽讀,注意字的讀音。

2、生各自放聲讀兩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儘量讀好句中的停頓。

3、生每人讀一段課文。教師隨時糾正學生的讀音錯誤。

4、多媒體課件顯示語音: 正音:疲弊(bì) 恢弘(hóng) 駑鈍(núdùn) 裨補闕(bìquē)

行陣和睦(háng) 夙夜憂嘆(sù) 崩殂(cú) 妄自菲薄(fěi) 陟罰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5、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句中停頓,儘量讀得流利。

 三、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1、默讀,結合註解疏通文意

2、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逐句弄懂課文大意,將都不明白的語句畫下來,待集體解疑。

3、集體解疑,教師適當講解,重在指導學生自己讀懂語句的意思。

4、請學生一人講一段課文大意;教師提出語句裏的重點詞語。如:①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引喻失義③性行淑均 ④察納雅言

⑤庶竭努鈍 ⑥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⑦深入不毛

⑧不效則治臣之罪。又如:詞義的古今義不同: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再如詞的活用。

5、讀“閱讀提示”,完成下列練習(課件顯示):

(1)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劉禪提出了幾條建議?

共3條:①廣開言路——“開張聖聽”;②嚴明賞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遠佞——“親賢臣,遠小人”。

(2)他反覆陳述的是哪一條?爲什麼?

親賢遠佞這一條。因爲劉禪是個昏君,容易受壞人蠱惑,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能貫徹執行,而“親賢”更重要。“開張聖聽”,對賢臣“親之信之”,要“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等,都是開導劉禪要“親賢”。

(3)劃分全文結構,明確每一部分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突破難點、重點

1、再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諸葛亮出師前給劉禪提出哪些建議?

諸葛亮首先分析當時的政治形勢,說明先帝創業的艱辛,然後根據劉禪的弱點提出三項建議:

①宜開張聖聽,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②提出賞罰嚴明,宮中府中俱當一體,賞罰不宜偏私。

③親賢臣、遠小人,既是歷史的教訓,也是復興漢室的必備條件。

(2)、表是一種什麼樣的文體?本篇具有什麼特點?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遞的公文的一種名稱。常見有疏表奏章幾種。表主要是用來陳情的。本篇是諸葛亮要出師北定中原前上給後主的表章,但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卻不同於一般疏表,它的特點是:

①內容上沒有陳述出師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點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爲了完成先帝統一天下的未竟之業,又是爲了扭轉危急處境。全文有理有據、合情合理。

②表達方式運用議論、記敘,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細緻的說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勸戒劉禪說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飽含着忠於先帝寄希望於後主的誠摯之情。

3、讀課文,力爭當堂背誦。

 五、完成練習

當堂完成書後練習

  《出師表》教學案例之二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語言優美,抒情論理非常感人,表現出作者的一片赤膽忠心。開頭分析蜀國面臨的形勢,陳述自己的治國主張;中間回顧往事,追憶諸葛亮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抒發忠於蜀國、忠於劉備父子的感情;結尾時理清君臣職分,表達竭誠圖報的心情。教學應該通過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還應該結合文章涉及的信息豐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點,組織相關綜合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此篇課文要反覆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在讀中品味語言情感的深切,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二、教學過程

 1、預習導入

檢查同學們小組之間互相幫助的成果。首先請有感情的朗讀文章,注意思考文中的三個詞的詞義:開張、痛恨、卑鄙。

在同學們回答後,老師及時的給予同學們肯定性地鼓勵,使同學們的熱情得到高漲。通過三個詞語的出示,爲教師下一步的字詞教學埋下伏筆。在教學環節上層層深入。

  2、整體感知

師:快速瀏覽,十秒鐘內讀出幻燈片上的字詞及解釋並嘗試着記憶。

(生齊讀生字詞)

這些詞語很整齊,抑揚頓挫,這些詞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美。在同學的讀誦時,教師及時的對於同學們的朗讀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時十分必要的,與其責備學生不能與自己的教學預設向北,不如在做之前給予一定提示。在朗讀完後,教師立即予以表揚,使學生們得到了在老師指導下形成效果的反饋,這實際是師生間的潛互動。

  3、品讀悟情

師: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要知人論世,要了解一個人就要讀他的文章。下面老師把這篇文章讀一遍,你們要注意畫一畫你們喜歡的句子,並想一想,老師讀這些句子是用什麼樣的感情?

(師範讀課文,學生共讀課文)

師:本文先後寫了哪些內容?試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來。

生:寫向劉禪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師:哪些建議呢?在課文哪些段落可以找到呢?

生:在課文1—5段寫了這些建議。一共三條:一是開張聖聽;二是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三是親賢臣,遠小人。

師:你對這三條建議是如何理解的,有何看法呢?

(生談看法)

師:諸葛亮還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和歷史。在課文的第6—7段。 我們一起朗讀這兩段,一邊讀,一邊和諸葛亮一起回顧他過去的歲月,看看他在這裏回顧了哪些事情?(生齊讀6—7兩段)

生l:有隱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生2:有三顧茅廬的事——“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生3:有襄陽兵敗的事——“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生4:有白帝城託孤的事——“臨崩寄臣以大事”。

生5:有南征孟獲的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師:人們回顧前塵往事,有人感嘆時光匆匆、歲月易老,有人感嘆平生多事、磨難萬端……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裏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

生:他內心充滿着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與報答之情。

師:諸葛亮對劉備的情感真的有這麼深厚嗎?有一句古語描述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這類問題的人格特點,它是最好的註解。大家知道這句話是怎麼說的嗎?

生:士爲知己者死!

師:是啊。因爲劉備就是諸葛亮畢生才幹的欣賞者,諸葛亮甘願受他“驅馳”,惟恐自己不力,不能報答恩遇。這種竭心盡力的忠誠在劉備離開人世後就轉移到他的後代身上。現在我們來看第7段究竟還寫了些什麼呢?

生:這是寫諸葛亮出師伐魏的有利條件和迫切願望。

師:諸葛亮伐魏興漢的願望有多迫切?你能結合第7段的原文來體會嗎?

生l:“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一連串的語句寫出了諸葛亮規劃伐魏計劃的興奮心情。可見願望之強烈。

生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把伐魏興漢視爲自己不容推卸的職責所在。

生3:後面的文章中還有,“臣不勝受恩感激。”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劉禪委託他以討賊興復大任的原因。

師:我們共同來讀一讀,最後兩段表達了怎樣的意思。你從哪些體會到的?

(師發起,全班齊讀)

生:“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就是報答劉備;立下這樣的“軍令狀”來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盡忠於劉禪。

師:全文從提出建議到回顧歷史再到表達伐魏興漢的決心,應該說從始至終都貫穿着這樣的情感。所以,後人說《出師表》中有6個字是文脈所在。大家看,是哪6個字呢?

生:報先帝忠陛下

 三、案例分析

本次教學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興趣高。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都基本可以實現,少數學生的字詞掌握不夠熟練,下節課應再次訓練。競爭中學習,快樂中學習,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相信文言文學習不再枯燥,文言文教學不再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