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鬚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緻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 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在講之前,我要求學生到學校操場去觀察爬山虎,並寫了觀察日記《我觀察到的爬山虎》。學生對爬山虎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對爬山虎的腳有了感性認識。

二、評價:

激趣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較高。 導思釋疑教學方法的使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一一解決,這三個問題恰恰是文章的中心問題,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 將課文重點段的背誦訓練穿插於教學過程當中,不但鍛鍊了學生的記憶力,也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本次公開課的缺點也不少:比如在學生提出爬山虎的腳是小圓片的時候,與教師的預設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相矛盾。教師此時缺乏教學機智,處理比較粗糙,在此處浪費了不少時間。

分析原因如下:

備課的`時候,我會把要講的每一句話都計入教案當中,然後把它們背過。在講之前我會反覆多遍地去背誦,恐怕漏掉其中的一句話。我相當關注每一張幻燈片中的細節,慎密地思考其中的過渡語。雖然講課之前,我已經把課文內容爛熟於心,並且把教案在心中默唸了許多遍了。但我仍然相當緊張,恐怕課堂上學生不能配合,或者不按照我的思路來回答問題。 果然,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所回答的與我設計的許多方面大相徑庭,這些課堂生成的答案讓

我不知所措,於是開始緊張起來,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學生,思路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所打亂,於是整堂課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傾向,讓學生們聽不懂,也讓聽課的老師不知所云。 課下領導和老師們給我評課的時候,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源於備課的拘泥於細節的完善而忽略了大的框架。課堂學生的生成是教師無法預測的,但是教師對所教內容的具體框架結構要做到心中有數,當學生的回答偏離主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將學生引導到這個大環節中。關鍵是自己的備課,其中大的環節要清晰,無論學生如何變,萬變不離其宗。當胸有成竹地瞭解了講解中的關鍵問題的時候,那麼細節就可以隨意填充了。不論在課下想象的學生回答是如何變化多端的,當堂出現的問題一定是與你的預設有出入的,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回答,另一方面還不要被學生的回答所束縛。

將來改進的措施:

1、始終不渝地鑽研教材,創新教學方法,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法。

2、多聽課,多學習,容百家之長補己之短。

3、調節好自己的心理,在放鬆快樂的心理下教學,不要過度緊張。 4、備課不要過於精細,免得束縛自己的思路。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

《爬山虎的腳》是葉聖陶老先生的文章。課文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在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

文章用語準確、生動,內容容易理解,要求全文背誦。教學時,我一句也沒講課文內容,只是讓學生每人帶一根爬山虎來。首先梳理課文每個自然段重點寫了什麼,然後老師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讓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爬山虎,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怎樣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的。學生最後總結出以下幾點:

1、作者觀察特別仔細。

2、作者是連續地觀察,並且邊觀察邊記錄。

3、作者還動手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放到明亮的地方,細心觀察,有可能還拿着放大鏡觀察。

4、作者觀察時講究順序,每次重點觀察一項。作者先後重點觀察了爬山虎的葉子、腳以及爬山虎怎樣爬。

5、作者每天都觀察一番,根據觀察然後把寫的文章修改一下,最後把文章修改地準確、生動。

然後,重點訓練朗讀並背誦全文。

這樣做,避免了繁瑣地分析,支解課文,破壞了課文的美感,反而學生學得興趣昂然,收到了較好地效果,學生背誦地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