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精選《江南》一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精選《江南》一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意爲自我反省。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精選《江南》一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江南》一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於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由於在開學初就讓孩子們背誦了這首古詩,所以讀準字音的時間就可以省去不少。不忍放棄這美輪美奐的《江南》,所以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調整爲誦讀。課後反思整堂課,有三處較爲出彩的設計,對學生誦讀、理解古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樂,入情入境。

“同學們,能背過《江南》嗎?”“能——”

“那你們想看看《江南》嗎?”“想——”

伴着優美的古典樂曲,一葉小舟駛入眼簾,秀美少女淺笑盈盈,乘舟徐徐穿過滿池無邊翠綠的蓮葉,仔細採擷半睡的粉蓮……教室裏靜悄悄的,孩子們似乎被這美景驚呆了。抓住這個時機,我播放了配樂的範讀,短短几句小詩讀得抑揚頓挫、韻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聲地跟着誦讀起來。整個課堂似乎頃刻間移到了蓮池邊。

二、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後,將畫面轉換爲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啊!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三、品讀美文,拓展深化。

最後一個環節,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寫蓮的詩篇:(唐)王昌齡《採蓮曲》,同樣配畫配樂讓學生欣賞。可能他們對具體詞句的理解並不準確、深刻,可是從孩子們饒有興味的誦讀中,看得出江南、蓮池、古詩已經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已經實現。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我將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定爲誦讀古詩,所以對識字的處理就比較簡單,沒有對生字做具體分析。如果將分析、識記生字和書寫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課時進行,那麼教學任務就比較緊,應在第一課時進行部分生字的識記。

二、將理解難點“何田田”放入整句詩的敘述之中,有的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課後問“蓮葉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個別孩子不能說出“蓮葉很多很綠。”這說明課堂上的處理還不夠,需在第二課時進行強化。

三、整堂課以誦讀爲主,識字處理簡單,寫字也沒有設計到。若在出示課題時,進行“江”“南”二字的識記和寫字教學,既可以分散重難點,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多種技能。

古詩課該怎樣上?怎樣將古詩的情和意自然、準確、生動地傳達給學生?怎樣讓學生體會詩的美、喜歡美的詩?值得我們探索。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江南》這一課,本課的重難點在於讓學生通過識字,能正確流利地讀古詩。

我主要設置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江南美景圖片

一年級學生又是剛入學不久,可能會產生緊張的心理。爲消除其緊張心理,特意安排學生欣賞美麗的江南圖片,讓學生放鬆,同時營造優美的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2、讚美江南,過渡新課

(在觀看了圖片後,教師因勢利導的進入新課,帶學生去江南)

(二)以讀引字,以字入讀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學生主體性)。

2、同桌讀(通過兩人互讀,幫助糾正字音)

3、指名讀(讓學生試讀,提出自己不熟悉的字。教師加以指導,糾正,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4、齊讀(在集體的朗讀下,進一步幫助個別學生糾正字音)

請學生依次讀生字,課件發出掌聲表示鼓勵。本環節也是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生字,認讀生字。

(三) 朗讀訓練

1、教師範讀(教師有效的範讀,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給學生一個模仿的榜樣)

2、學生模仿教師練習讀(給學生時間練讀,充分發揮兒童愛模仿的天性)

3、指名讀、檢測(檢測學生的朗讀、針對不足加以引導、糾正)

4、齊讀(集體讀古詩,訓練學生讀出節奏)

5、師生對讀、賽讀

6、背讀課文,演背古詩

讓學生邊背邊想像池塘裏的美景,感悟魚兒嬉戲的快樂。讓男同學充當荷葉,女同學充當荷花,指名同學來當魚兒,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邊演邊背古詩,讓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得到昇華。

不足之處:

1、設計和操作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朗讀環節,沒有真正展開,具體操作時朗讀的多樣性沒有表現出來。

2、兩個人互讀這個環節,有點浮於表面,應該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互相檢查是否認真讀了,是否按老師的要求圈出了不熟悉的生字,然後交叉彙報,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在認讀生字環節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與整節課的安排不協調,還佔用了不少讀的時間,以至課堂後半程有點草草收尾,沒有給朗讀和背誦課文留出充足的時間,所以顯得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3

《江南》一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是要讓剛接觸漢字不久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我通過創設情境,品讀語句、聯想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以上思索,我設計了教學,上完課後又有了一些想法,略做小結:

一、讓語感在範讀中滋長

語文學習的精髓在於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到蘊含的美,儘管現階段教學技術先進、手段高超,精美的畫面、活靈活現的動畫效果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拉近他們與文本的距離,甚至於簡化文本學習,但品詞析句、“咬文嚼字”也絕對是必須的。課堂上,我先示範朗讀,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了荷花池邊,帶上了採蓮船,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範讀,通過對文本的感知,在自己的頭腦中畫上一幅江南美景圖。在傾聽中,在吟誦中,教師範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體態感染着學生,漸漸地,使他們感受到朗讀的節奏、韻味,並學習、效仿,學生的語感在教師的範讀中慢慢地滋長。即便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看似有些誇張,但孩子們收穫不淺。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讓思緒騰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4

小語教材第一冊的第3課《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此詩爲《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原見《宋書。樂志》,算得上是採蓮詩的鼻祖,主要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水鄉是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游水嬉戲的情景。此詩最初爲漢代民歌,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詩中大量運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和吟唱。正因爲如此,在識字環節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集中識字,突然重難點。因爲本文不像一些小韻文、小短文、小童話,它的語言比較凝鍊,節奏迴環往反覆,節奏感極強,如果把生字抽出來,整首詩的韻律就會被破壞,不利於目標的達成。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情景,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古詩。課文後面田字格里的7個字是本課要學會的生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詩歌在我國有着久遠的歷史。本詩做爲一首漢樂府詩,它繼承了詩經中的一些寫作風格,語言樸素、明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採蓮的風光。在初次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就讓我有一種迴歸自然、迴歸本我、生命本真的感覺。曾經在一本書裏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孩子剛剛來到學校,要想讓他們愛上語文,最好最持久的辦法就是向孩子展示語文即語言的美麗——聽見封存在語言文字裏好聽的聲音。而且一年級是帶領學生找到文字的韻律之美,也就是培養韻律感的關鍵期,錯過了,就長久地錯過了。”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設計時秉承着教學要契合兒童內在成長和學習節奏的原則,結合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爲孩子的學習創設情境,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讓孩子的身心和文字內容形成和諧的共震,使孩子能夠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課的整體設計上,我力圖通過創設各種詩意的情境,讓孩子能夠沉浸在古詩詞的世界裏,沉浸在語言文字的美麗了,在達成識字寫字目標的基礎上,心靈更加的清澈,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也能得到一定培養,從小就受到文字、詩詞的薰陶。如在課的開頭我以聽詩猜花遊戲導入,引出本課,在出示課題後我又引領學生配樂欣賞江南美景,讓孩子在愉悅、陶醉的心境中走進本課。還有課中聽採蓮姑娘的動聽歌唱,再到結尾學生簡單清淺的和我一起打着拍子讀詩的環節,都是基於這一整體意圖的設計。我希望我的語文教學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的生命質量,我覺得這樣的語文教學纔是有生命力的語文,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且,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和我們現在所倡導和學習的高效課堂是相契合的。因爲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纔是課堂真正的高效率,我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是追求創新,而是迴歸——迴歸孩子生命的本真,以人爲本,迴歸課堂的本真——把它還給學生。

一直以來,我都在爲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課堂進行着探索和實踐,當然首先它應該是高效的,拿我這節課所教學的《江南》來說,課前準備階段我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關於荷花的、關於樂府詩、甚至還有先秦《詩經》裏的一些詩歌,包括本詩創作的最初意義和指向以及選入教材所要體現的教育價值取向等。另外我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也有一定掌握和了解,本學期我們小學部在夏校長的帶領下一直在組織實施開展海量閱讀、構建書香校園活動。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的就是經典誦讀、積累古詩活動。開學這兩個月,再加上一些孩子學前的積累,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而且拼音結束,我們已經開始學習小韻文,這個時候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上一節古詩課,引領孩子們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把積累背誦堅持下去,再加上我對古詩詞教學也想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幫助,所以我選取了這節課。課上我所創設的情境,出示的小組自學提示,是在爲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因爲必竟他們還是小學低年段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在培養之中,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這個階段需要培養和等待,所以這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只能先放在我的心裏。但是,我也知道不論多麼小的孩子,他們都有自主做事的願望,太多的幫助就是束縛,所以我放手讓他們合作自學生字,自己找識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質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詞,給他們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我還通過打拍子讀、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賽等多樣的學習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引導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讓孩子在充分地展現自我、釋放自我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健康、快樂地學習。還有課後我讓孩子繼續蒐集背誦有關江南的美景的古詩,和父母進行的實踐活動,都是力求使本節課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也許我沒有讓孩子們狂歡,但是至少他們的每一次微笑都是會心的、燦爛的。

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有幾處覺得還有待加強,一是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級的孩子控制和組織能力還不強,這樣的自學如果剛開始沒有落實到位,很容易流於形式,而且我們的確也是剛剛開始學習生字,所以還有待教師深入地指導和監督。第二,是入學兒童的課堂常規,本節前二十五分鐘左右還可以,後面就有些躁動,所以這也是我工作的方向,必竟沒有課堂紀律、良好學習習慣的保證,高效課堂是無法實現的。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5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可謂有景、有情、有韻。

結合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時,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手段:

首先,開始上課前我先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回答問題後,我開始講解課文並聲情並茂的大聲讀:“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裏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豔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微風吹過,荷花隨風擺動,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古人把這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深情並茂的朗讀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小孩子入迷了,進入了課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學們和我一樣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美景中。

其次,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荷葉、荷花美不美,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通過這樣教學訓練,我和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讓讓體會出江南水鄉的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詩歌之美。

最後,經過上兩個環節的訓練,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認識體會,還得通過細讀課文詩詞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我抓住“何田田”來讓學生理解蓮葉茂盛鮮亮感覺,我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朗讀。學生誇張的表情,閃亮的眼神,各異的動作,帶來班上同學的笑聲,我想“何田田”一詞深深的印進了同學們腦海中,這就是詩歌之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首先進行這樣的引導:“蓮葉長得這麼綠,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人們划着小船採收蓮蓬。河裏的小魚呀,也樂開了”我講敘着魚兒開心嬉戲的情景,學生也進入慢慢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魚,在水中暢遊,課堂氣氛慢慢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進入了角色,把自己當成小魚。我相信這堂課一定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6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田田”“戲”及詩句意思。

這篇課文不像我們平時學的現代兒歌那麼容易理解,對於一年級剛剛接觸到課文的小朋友來說要理解這樣一片樂府詩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不理解課文,學生就難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纔能有感情的朗讀,所以這節課我重在培養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正式進入教學前有一個複習的環節,鞏固所學生字的讀音和書寫。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先出示圖,讓學生認識蓮花、蓮葉、蓮蓬,再讓學生知道這兒的蓮蓬特別多,從而引出“江南可採蓮”,而“蓮葉何田田“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藉助圖片讓學生想象蓮葉的樣子及蓮葉茂盛的特點,這樣孩子們就有點明白了,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接着通過指名讀、做動作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我在教學“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中出示了過多的意象將整首詩分的太碎了。在第二個長句的教學中,我先出示圖引導學生想想小魚在荷塘裏會幹些什麼?學生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舉手發言,這樣就能給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放飛思想,盡情遨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感悟魚兒遊玩時的快樂、自在,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體會到“戲”的妙用了。我覺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所以在教學時,我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徵,在指導朗讀上,可以採用表演讀的方法,把教室當成一個大池塘,讓學生當小魚,感受魚兒們的快樂,從而讀好詩中的第二句,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

接着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羣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江南的什麼,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7

關於本節課的教學構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於我本人備課不充分,在匆忙中走上講臺,由於慌亂,很多環節都忘記了,該說的也都忘了,爲此,我倍感愧疚,很對不起教導主任幫助我設計課件。關於這節課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示範讀激起學生興趣

通過範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如在開頭以優美的音樂和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盪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美景的嚮往之中,進而有一種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品味讀悟情不到位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薰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薰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課中,老師着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我感覺這節課我引導讀的不到位,使學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沒能達到使學生進入美得意境裏。

三、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聽着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着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彷彿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爲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預設是完美的,但實施是有很多瑕疵的,配樂讀的環節被我忘記了,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8

這首歌的歌詞取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憶江南》,是詩人晚年回憶江南風景時寫的,原作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詩的風格清新,語調輕鬆活潑,像一首動人的民歌。曲作者爲該詩配上了優美婉轉的旋律,更加表達了詩人熱愛江南美景的情感。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名師在介紹自己成功經驗時曾經說過,課堂上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手勢都是自己在家裏就訓練過無數次的,就像一個舞蹈演員對着鏡子練習自己的舞姿一樣,當時看的時候我還大相信,覺得太誇張了。以前同事也有說過自己上課的時候語言和姿態需要改進,自己卻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兩次課,仔細揣摩自己上課時的言語,才覺得說出的話與當時的表情是那麼的不自然。有那麼幾句剛說完就覺得特別的彆扭。也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不知所措後自己敷衍而過。教學形態暫且不提,語言缺少美感、貧乏、生硬是我對自己言語的評價。這些表現跟當時緊張情緒有些關係,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還是反映了自己平時上課的.一種狀態。《憶江南》這節課中設計了三個大板塊,分別是“賞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詩的美景,通過準確的語言傳達給學生,藉助優美的形態語言把美展、舞江南。”這三個環節對教師的形態或言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要把自示給學生,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帶進了一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江南。上完了同樣內容的兩節課,我突然之間相信了,相信一個滿意的表情和手勢是需要訓練的,是可以訓練出來的。看來我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不斷的改進自己在言語與形態這些方面的不足。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在每一堂音樂課中,我們的每一個不經意對學生來說都是經意的。靈性的頓悟,思維的流轉……課堂上我們的智慧和學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時,每一次不足,並形成新的起點;每一次磨練,開啓課堂成功之門。只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鍛鍊、反思、總結,教學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主要抓住孩子們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知道詩中描繪的是怎麼樣一幅場景,以及對“蓮葉何田田”及“戲”字等重點詞句的解讀。

首先,讓孩子在已學拼音的基礎上,自由練讀詩句,並提出練讀要求:將自己識讀有困難的字圈出來,重點練讀。然後在小組間比一比誰的朗讀最標準,聲音響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逐句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視覺感知荷塘的美麗,體會“蓮葉何田田”的中蓮葉的多與美。並經由播放動畫“魚戲蓮葉間”,讓孩子們在動態中感知魚兒的自由自在與悠然自得。最後,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準確記住詩中的四個方位詞,我採用的方式是動作配合。每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別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魚狀“遊走”,經過多次的動作遊戲練習,孩子們都能在教室內準確辨別和掌握各個方向,同時也感受到了魚兒們的快樂。總的來說,這是我自己上得比較生動的一課,課堂氣氛也較爲活躍。

然而,當我聽完師傅華老師的展示課後,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還是有很多。

華老師的課堂,生動活潑、意境優美,充滿着童真童趣。簡筆繪畫帶出問題:猜猜老師畫的是什麼,世界上最長的江是哪條?充分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引出課題。手繪圖片貼出意境:在孩子們讀課文的同時,從蓮葉到蓮花,從蓮花到蓮藕再到小魚,一幅美麗的魚戲荷塘圖就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整個教室頓時鮮亮了起來!看着生動的圖片,配上悠揚的音樂,孩子們韻味十足的朗讀將每一位老師都帶入了那熱鬧而美麗的荷塘深處。識字教學生動實用:長江裏水多,“三點水”加“工”就快速地記住了“江”的字形;魚兒的圖片與生字“魚”結合教學,讓孩子在學習象形字“魚”的同時,腦海中有了形象的記憶。遊戲辨向、學以致用:請小朋友們做一回小魚,快樂地遊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遊戲中體會魚兒的歡快。

這種細緻認真的備課精神,多種教學手法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學基本功的紮實韌勁,我都應該虛心請教、認真學習。並努力從關注自我成長中走出,還給學生一個真正自主、完整的課堂。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0

所以,在教學“魚戲”時,我請學生上臺演一演。在一部分學生的吟誦中,其他學生一起表演後五行詩句,體會小魚遊戲蓮葉間的自由自在。

與此同時我把蒐集到的歌曲《江南採蓮》播放出來,整間教室就是一片活潑、和諧的荷塘。

當然,課堂中不足之處也甚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展示江南風光圖給學生看,帶小朋友看看江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許多小朋友沉醉於江南風光,因此久久回不來。

思索:

江南風光圖片應再做篩選,江南小鎮1——2張圖片做個引子即可,自然銜接至江南成片荷塘風光纔是關鍵,所謂先入爲主,爲下文中的“蓮葉何田田”埋下伏筆,讓學生初步感受江南美。

(2)在教學第一句詩時,應該向學生多強調一下,“田田”指的是蓮葉的多,“何田田”指的是蓮葉多麼地茂盛。此時還應該適當地展示蓮葉挨挨擠擠的畫面,增強印象。

(3)在練習說話部分時,有學生說:“小魚有的在玩耍,有的在你追我趕。”這句話不夠準確,而我沒有及時地爲他指出、糾正。

(4)在表演“魚戲蓮葉間”時,我還可以嘗試全班學生共同表演,分工合作,比如:男生扮演小魚,女上扮演荷花、荷葉等。這樣既能體現出詩中描繪的荷葉的多,又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學生的面應該要更廣一些。

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是要不斷磨練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也要關注好課堂中的一些細節,爭取做到上課胸有成竹,與學生交流自然、流暢。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1

爲了上好《江南》這篇課文,我的教學設計前前後後大改了三次,每一次改動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進步,下面我先就我三次改動來談談對這節課的設計及效果:

第一次:我自認爲這首詩語言比較簡單,孩子們學起來應該是輕而易舉,於是,爲了拓展閱讀面,提高識字量,我設計了單元整體識字課型,讓孩子們讀課外美文,選自《主題閱讀》的《荷葉雨》,並且認識裏面的生字,從認生字中還要發現押韻的奧祕,當然拓展讀還加入了師生對讀的美讀方式。想法是美好的,結果在我們學校一年級八班試上了下,時間遠遠不夠,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遠遠沒我想像的大,好吧,把以文帶文《荷葉雨》簡單化,師帶生讀吧,其他全部省略!

第二次,導課稍微簡單明瞭了,讀文(範讀、看圖讀、拍手唱着讀、)識字、作詩,順利上完了,可是大家聽完以後,都一致認爲好像少了什麼,細細一想,對了,一節語文課主要有四方面的能力訓練,那就是“聽、說、讀、寫”,而我的課裏就恰恰少了“寫”這個環節的能力訓練,好吧!我平時訓練寫字喜歡放在第二課時,光寫字我就得花20多分鐘,爲了讓這節課更加完美,我就加入寫字環節吧,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就加入一個字的寫法訓練。

第三次:這次我把這節課帶到外校去上了,或許是換了別班的學生,許多習慣不熟悉,時間又遠遠不夠了,居然超出了十分鐘,可能是我的環節過度語有點天馬行空,不受約束了,又因爲知道時間不夠,朗讀教學指導就不敢細究了,導至這節課還是不成功,於是,決定把開課活躍氣氛的對對子環節省去了。

上了這節課,我才發現課堂設計和我們的文章一樣,不厭其改,雖然每次上課、改課,費時費力費神,但我卻很高興,因爲我覺得每次的改動就是對我語文業務能力的一種提高,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仁對我指導和幫助,我會繼續努力,爭取給孩子們呈現更精彩的課堂!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2

《江南好》是一首民樂合奏。樂曲既流暢優美又歡快活潑,具有典型的江南音樂的特點,細膩婉轉、清澈秀麗。樂曲的結構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優美、婉轉的旋律好像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春雨綿綿、楊柳依依,清風、綠柳、紅花,小橋、流水、人家,使我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之中。樂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漸快,旋律輕快、跳躍,清脆的竹笛聲好像把我們優美的景色之中驚醒。原來,江南不僅有優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淳樸、豪放,他們載歌載舞表達着對性福生活的感受,逐漸歡快的情緒使我們受到感染。

在這節課的教學上,爲了讓學生知道樂曲的兩個段落。我首先讓學生完整聽一遍樂曲。然後我問:“同學們這首樂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啊?”學生說:“歡快的”;“抒情的”。我說:“哪部分抒情?哪部分歡快啊?”學生說:“前面一部分抒情,後面歡快。”我說:“對,樂曲分爲兩個段落,A段抒情、B段歡快。你再來聽一聽,看一看你能不能分清除兩個段落。提示,A段B段之間有個速度變化的地方,聽到這個變化的時候請舉手示意。”學生在我的示意下認真聽音樂,並能夠找出速度變化的地方。分清段落之後我又帶領學生完成書中的要求,把組成B段三部分旋律排列順序,開始,我只是在鋼琴上彈奏了三部分的旋律,然後讓學生排序,通過實踐學生根本不能完成要求。後來我又讓學生隨琴哼唱旋律,然後再聽B段音樂,有一部分音樂素質較好的學生能夠聽出來。爲了能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分辨出旋律的排序,我又把譜子改寫成簡譜,然後讓學生唱。這一次學生不僅能正確排列出旋律的順序,而且還比較牢固的記住了旋律。效果很好。

反思,學生上欣賞課不但要體驗音樂的美,還要學會如何欣賞音樂,最後記住音樂主題。那麼在這節課裏學生就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達到了欣賞音樂的目的,教學有實效。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3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古詩古詞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裏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⑴多層次的誦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⑵要求學生質疑。在激情中成長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爲,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啓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者學習是知識積累的橋樑,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次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達,放飛智慧的風箏,在歌唱中感受快樂,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總之,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掌握、記憶的詩詞爲70餘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記硬背,豈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兒。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讀,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他還特別指出,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就像唱歌一樣,很愉快的。爲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思索:古代詩詞琅琅上口,易於傳唱,現代人也願意用古詩詞填詞作曲。既然詞曲作家能爲古詩詞譜曲,爲什麼不能將它填於學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讓他們相互傳唱,在傳唱中記憶,在傳唱中領悟,在傳唱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憶江南》,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讚美,在讚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讚美,爲學生用熟悉的曲譜填詞打下基礎。其次,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方向。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既讓學生欣賞了詩詞的韻律美,也將學科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爲自己喜歡的詩詞譜曲了!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向開課的激情導入、幻燈片的順序、對詞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爲今後的教學做更好的鋪墊。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4

本學期我承擔了省“教海探航”的音樂課的教學任務,承接這個任務領導對我的一種信任,對於我本人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和莫大的光榮。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在市區教研員及音樂同行們的幫助下,這節課終於獲得了全體省市區藝術教育老師的肯定和認可。

現將備課、磨課、試教以及公開課教學後的一些感想談一談:

一、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

這次的教育教學公開課,總的來說級別比較高,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煩惱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素質大賽也就突擊個兩三天就結束了。心態也比較輕鬆,它代表得只是我個人或者學校。但這次公開課凝聚了常州市廣大教師的智慧和思想,由我來展現,壓力很大。一遍一遍反覆試上,反覆修改,讓我的心態也變得煩躁、頹廢、鬱悶、苦惱起來,往往是剛剛想出來一個點子,試教下來效果自認爲還行,但領導縱觀下來不夠好把握,或者音樂老師衆說風雲,結果就給pass掉了。搞的自己最後一頭霧水,江郎才盡,黔驢技窮的地步。但是後來覺得這樣下去我更上不出自己的特色來,關鍵還在於自己。最後採納了大家的一些建議加入自己的想法上了這節課,通過這課感覺人有時候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心裏得有底,才能上好課。

二、構思要新穎。

要備好一節課教學設計的構思很重要,既要做到有出彩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讓你的教學紮實有效,完成教學的任務。這節課從一開始參照了網上的一節《憶江南》的課,覺得很難結合到自己的特點去實施,然後考慮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結合自身的特點,結合課題的精神去備,拿來主義並不實用,最後構思既然是《憶江南》,就結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詩、江南的歌,江南的樂、以及改變憶江南的伴奏對比不同的風格去備,終於讓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後是斟酌修改美化語句,經過多遍才定稿,實則不易,通過這次體會到平時要多思考,到時纔不會有臨陣磨槍的現象。

三、多媒體輔助爲教學增姿添彩。

說實在的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平時上課因爲條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憶江南》的音樂、影片、圖像資料爲了給學生以美感的欣賞找了我一個多月,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過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個素材要找10多種進行對比了才能擇優選定。這節課給我的啓示是有時要多收集積累留心點上課的素材,上課時才能精爲其用。

四、教師的語言。

我們平時的教學語言、教態都是比較隨便的,一到上公開課的,就會呈現出各種問題,語言不精煉嚴謹,一個問題反覆多遍,羅嗦;教學語言沒有啓發性,感染力,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語言沒有美感,創設一定的學習氛圍等等。這是作爲老師平時就應該修煉的。需要落實到平時的每一課中去,功夫在平時。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5

《憶江南》是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詞,學生們語文第一課正在學習本首詞。學生對歌詞背景已相當瞭解。教學中我從優美的畫面作爲切入點,讓學生爲畫面配樂,從而引出《憶江南》的歌曲教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先讓學生對江南有一個總體的感受,爲後面的歌曲教學做一個情感鋪墊。

初聽教師範唱,學生們找出歌曲表達江南美景的句子且印象最深的句子,從這一句開始學習歌曲,打破歌曲教學的常規,這樣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學始終圍繞一個字“美”。之後的歌曲教學通過教師唱譜 、學生接唱等方式讓學生來學唱歌曲。

這首歌曲雖然不長,但是卻有許多的一字多音,這是歌曲的難點。教唱時我採用層層深入的方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時基本沒有錯誤。教師的教學語言很重要,教師韻律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把學生帶入到音樂情境之中,加深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的設計有它的完整性。

通過這節課,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過自己每天、每一節的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成爲一個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的教師。

《江南》一文教學反思 篇16

《憶江南》這首詞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回到洛陽以後懷念時寫了三手中的第一首,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通過體會江南美麗景色,使學生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到提升。

我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主要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了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具體會如下:

我在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1、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詞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詞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2、要求學生質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爲,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詞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啓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我在放手讓學生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得很自信,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不怕學生出錯,也不擔心學生“亂”,這是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所必需的。它同時也說明開放的課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高度的專業素質,包括知識儲備、調控能力,教學機智、心理素質等。

一位作家曾說過:“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帶來自信、快樂”是的,教育是一扇門,它是開放的,它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裏都是“進行時”只要做個有心人,你就能給孩子們構建一個充滿陽光和鮮花的開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