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由是文言文翻譯

由是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很多詞語在文言文中的詞義是不一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由是文言文翻譯

由是文言文翻譯:

在文言文中,“由是”既不是複音詞,也不是短語,這也是“由是”爲什麼不能在詞典查到其意思的根本原因。那麼“由是”究竟是什麼呢?“由是”是由連詞“由”和指示代詞“是”兩個詞素的臨時組合,其中:由,連詞,表原因,可譯爲:因爲,由於;是,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爲:此,這。(因爲不是表遠指,所以不能譯爲:彼,那)。

由於,“由是”只是兩個詞素的臨時組合,所以用在句子裏的“由是”,只能依據句子的語義環境來分別解讀它們。例如:

○《孟子·告子上》:由是則生,而有所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也。

(因爲這樣就能生存,然而有人卻不去做;因爲這樣就能避開禍患,然而有人卻不做。)

本例中的“由是”分別由連詞“由”加指示代詞“是”構成,其中:由,表原因,可譯爲:因爲;是,表近指,指代孟子其前說過的“不義而生”的生存方式。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宣宗初亦號供奉,程既審上曉音律…必爲奇巧聲動上,由是得幸。

本例中的“由是”同樣是由詞素“由”和“是”的臨時組合,其中:由,表原因的連詞,可譯爲:因爲;是,指示代詞,表近指,指代其前“和既審上音律…必爲奇巧聲動上”等阿諛之事,可譯爲:此事。所以“由是得幸”的大意是:因爲此事而得以親近。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於縉紳間(之,動詞,到)。

(因爲這事到揚州,到杭州,到南京,在官宦間名望顯達)

本例中的“由是”,同樣是由詞素“由”和“是”臨時組合,其中:由,表原因的連詞,可譯爲:因爲;是,表近指,指代句子中未出現的事由,可譯爲:這事。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增補法】

文言文言簡意賅,故省略成分現象較突出。文言文翻譯的增補法,就是要把語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補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語、謂語、賓語、兼語和介詞、中心詞等,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中就省略了主語“異蛇”,翻譯時如果不增補齊全,意義就不太明確。特別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和兼語,不增補全句子成分就譯成“叫進來,讓拜見夫人”,直接譯出來,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補後的句子應該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譯成“左光斗叫史可法來自己家裏,讓他拜見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調換法】

文言文中許多句子結構和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經常出現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統稱倒裝句),如果原封不動地按照原句順序翻譯出來,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琵琶行並序》)譯成了“曾經學習彈琵琶向穆、曹兩位樂師”,讓人不知所云,調換成正確的`語序“嘗於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後就譯爲“曾經向穆、曹兩位樂師學習彈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譯。翻譯文言文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國號、帝號年號、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專有名稱直接留用,不用翻譯。如“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一句中,“慶曆”是年號,“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須翻譯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關的詞語代替現有的詞語,這主要是針對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沒有現成的字詞,只得借用相關的字詞來寄託所要表達的意義(即許慎在《說文》中稱之爲“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在文言文翻譯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無法翻譯的。如“操吳戈兮被犀甲”(《國殤》)和 “顏淵蚤死”(《論衡》)兩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會“借”,你將無法翻譯通這些句子,不信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