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譚其驤自傳閱讀理解與解析

譚其驤自傳閱讀理解與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我的經歷很簡單,可以說就是讀書和教書。

譚其驤自傳閱讀理解與解析

我在大學第一年讀的是社會系,第二年讀的是中文系,第三年頭兩個星期讀的是外文系,到第三個星期才轉入歷史系,轉了三次系才定下來。轉了外文系又轉歷史系,當時不少人都不以我這樣做爲然。但事實證明我這樣做是做對了。我這個人形象思維能力很差,而邏輯思維能力卻比較強,所以搞文學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學歷史並且側重於搞考證就相當合適。這一點我是通過數十年來的實踐,深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一旦認定了一個方向之後,就該鍥而不捨,終身以之,切不可見異思遷,看到哪一門走運了,行時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

我國曆史悠久,幅員廣大,地名繁多,沿革複雜。楊守敬根據歷史文獻,詳加考證,分朝代繪成地圖,對歷史地理學的確是一大貢獻。我於一九五七年初回到上海,作較長期的規劃,進行《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纂工作。在有關單位的配合協助下,原定計劃在一九六七年可以完成編稿。但由於受時代的影響,編圖工作也就全部陷於停頓。三年之後才恢復了繪圖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國歷史地圖集》內部本八冊始告編成。

這部八巨冊的地圖集,以歷史文獻資料爲主,吸取了迄今已發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錄了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遺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縣級和縣級以上的行政單位,邊區不設政區地帶的部族分佈和其他各種地區名、居民點,還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脈、山峯、運河、長城、關隘和海岸線、島嶼等。除中原王朝外,還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大小政權。所有的圖幅都以最近的地圖爲底圖,分色套印,古今對照,每冊都編有地名索引。很明顯,這已經不是楊圖的改編修訂,而是一部新編的前所未有的大型歷史地圖集。

我有幸主持這項工作。看到自己耗費了近二十年心力的成果終於問世,不能不感到安慰和喜悅。但我也深知這絕不是我個人的成就,沒有兄弟單位的協作和我們研究所全體同志的努力,要完成這樣一項艱鉅、浩繁的任務是不可能的。一切爲之作出貢獻的'同志都應該分享這份光榮。

如果說我幾十年來多少取得了一點成就的話,在自已方面來說,重要的一條是不迷信。前人說的,權威定的,當然應該充分重視,但並非都是對的,更不是不能更動的。只有不迷信,才能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清代史學家中,我很佩服錢大昕。儘管如此,我並不迷信錢氏,因爲至少在歷史地理方面,我也發現了他的一些錯誤。同樣我服膺王國維,但也不爲王氏的說法所左右。四十年代我在浙大時寫的《秦郡新考》就是既不同意錢氏的說法,也有異於王氏的結論的。

有人以爲搞歷史地理的人記憶力一定很好,其實我的記憶力是很壞的。但講到一千五百多個漢縣,大部分我都能記得它們屬於哪個郡國,大致在什麼地理位置。怎麼會記得的呢?這是因爲《漢書·地理志》是所有《地理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研究歷史地理各方面的問題,差不多都要用到它。幾十年來我把一部《漢書·地理志》幾乎翻爛了,當然記憶力再壞也會記得不少。由此可見,記憶力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學歷史地理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近年內,我將整理出多年來講授中國歷史地理的講義,在此基礎上寫成《中國歷史地理概論》,約需四五十萬字。我計劃組織力量,重寫《水經注疏》,重繪《水經注圖》,總結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超越楊守敬的《疏》和《圖》的水平,爲探索歷史時期我國的地貌變遷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還準備整理幾部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這樣的計劃對一個年過七十的老人來說也許過於龐大,但我有決心,也完全有信心予以實現。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 半個多世紀以來,先生在歷史地理這塊處女地中經過辛勤的耕耘,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先生雖已年逾古稀,還是孜孜不倦,夜以繼日,爲祖國,爲學術,爲下一代無私地貢獻出餘年,正像那長年的流水,始終在滋潤大地,催人奮進!”(葛劍雄《耕耘歷史地理園地五十年的結晶——讀譚其驤長水集》)

② 過去治黃河史的學者,慣於把各個時期黃河災害輕重的原因,歸之於時世的治亂和防治工程的成敗。我覺得歸之於時世治亂則與史實不符:實際上亂世黃河不見得多災,治世往往反而多決多徙;歸之於工程成敗則於事理不可通。(譚其驤《長水集(上)》)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譚其驤讀大學時由社會系轉到外文系並最後轉到歷史系,就是因爲自己的形象思維 能力很薄弱,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

B.“我國曆史悠久,幅員廣大,地名繁多,沿革複雜。”這句話不僅揭示了我國曆史地理的特點,更強調了楊守敬繪圖的必要性。

C.《中國歷史地圖集》的圖幅全部以最近的地圖爲底圖,凸顯其時代價值;而它每冊都編有地名索引,體現他們編圖工作之細緻。

D.譚其驤對錢大昕頂禮膜拜,但又質疑錢氏的思想,且發現了他的錯誤之處,這反映出譚其驤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

E.傳主回憶了自己一生的學術追求及基本的求學態度,晚年仍表示有決心和信心做好學術工作,正如學者評價“爲下一代無私地貢獻出餘年”。

(2)本文的傳主譚其驤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哪些可貴的品質?請簡要概括。(6分)

(3)傳記主要特點是真實,文中敘述的真實性體現在哪裏?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譚其驤談到自己學術成就取得的原因之一在於“不迷信”,但是開展學術研究,常常建立在相信別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學術研究如何處理“迷信”與“相信”的關係?結合相關內容,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8分)

試題答案:

12.(1) E、C(答E給3分,答C給 2分,答A給1分,答B、D不給分)

【答案分析】 本題爲多項選擇題。A項分析概括基本正確,他轉系與自身的思維特點有關,但並不是唯一原因,表述不夠嚴謹,因此選A項得1分。B項這句話強調的不是楊守敬繪圖的必要性,而是傳主組織全面繪圖的必要性,因此選B項者不得分。C項分析的是本文的一個局部表述,分析合理,因此選C項者得2分。D項“反映出譚其驤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表述不合適,其實頂禮膜拜與質疑並不是矛盾的,更不能說明他心理茫然,因此選D項者不得分。E項既是對本文整體內容的一個概括,也是對本文和相關鏈接之間關係的一種理解。傳記最後一段概述他晚年的規劃,這的確能印證相關銜接內容中葛劍雄對他的評價,該選項能準確、細緻地覆蓋本文和相關鏈接的核心觀點,因此選E項者得3分。

(2)① 有自知之明,確定合適的努力方向,鍥而不捨,終身以之。② 注重集體研究與協作,善於與人分享學術研究成果。③ 不迷信權威,在研究領域有所成就。④ 肯下功夫,彌補弱勢。⑤ 爲學術而獻身。他鍥而不捨,孜孜不倦,將才華無私地奉獻給學術。

【答案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考生通過閱讀本文和相關鏈接,自己梳理譚其驤學術研究方面的品質,並找出揭示其品質的句子。答對兩點得4分,答對三點得5分,答對4點即可得滿分。

(3)①本文敘述了傳主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貢獻,介紹自己的生活工作經歷和著作成就,敘述的內容具有客觀性。

②本文爲自傳,以第一人稱爲敘述角度,自述在歷史地理方面的成果,敘述的角度更顯真切。

③引用歷史地理專家葛劍雄對傳主譚其驤的評價,側面烘托了傳主形象,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敘述的方式更顯真實。

④語言表達比較客觀,平實自然,沒有任何修辭渲染,沒有過多藝術的加工。

【答案分析】 該題考查考生對實用類文本的文章內容、風格、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理解和鑑賞。答案分別從敘述的內容、角度、方式和語言表達等方面來說明傳記敘述的真實性。每點2分,答對其他任何三點即可得滿分。

(4)① 譚其驤所說的“不迷信”,是不迷信學術權威,不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例如他不迷信楊守敬的學術成果,編纂了《中國歷史地圖集》;他佩服錢大昕和王國維,但又勇於質疑他們的研究結論;對於治理黃河的學者,他也敢於質疑,得出更爲客觀的研究結論。(2分)

② 在學術研究時,我們確實不能盲目迷信前人的觀點和結論。不迷信,才能發現問題,和前人的錯誤之處,時代不同,學術背景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掌握的資料不同,都要求我們對前人的觀點不能亦步亦趨,而是要勇於求真,探究真理,實事求是,得出客觀的結論。(3分)

③ 但這並不意味着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全盤否定,現在的研究是建立在過去成果基礎之上的。對於前人正確的研究結論,我們要相信,並積極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進學術進步。例如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就吸收了楊守敬部分研究成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