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評析「精品」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評析「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一、 整體評析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評析「精品」

【教材評析】

《山谷中的謎底》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下冊中第五單元“感悟人生”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講敘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啓發人們“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因此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我們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這篇課文屬於敘事說理性文章,先以簡潔的語言敘述事情,然後由事及理,由物及理。教學時,我們應着力先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會事物特性,然後引導探究,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

【學情分析】

這次我們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小學六年級學生,他們經過近六年的學習,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大部分學生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及設計理念評說】

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夯實基礎,着力培養語文基本能力,是本課教學目標定位。

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特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努力構建一個和諧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本節課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

  二、 第一課時教學評析

(一) 課時教學目標評說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⒈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⒉學4會本課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⒊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瞭解文章表達順序。

⒋能讀懂課文一至二自然段。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着力於實實在在地讀通課文,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二) 評說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爲:

⒈談話導入,扣題激疑。

⒉初讀引思,整體感知。

⒊細讀“謎面”,設下懸念。

⒋練習寫字,習得能力。

⒌課外練習,鞏固提高。

第一個環節,卜老師由猜謎導入,適時點出“謎面”、“謎底”,既而用飽含情感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大自然,帶進課文美好的境界,起到了引人入勝,激發興趣的作用。接着,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質疑、樂於探究的能力。

第二環節,老師引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先後四次讀文。第一次,自由輕聲讀,提出讀書要求。這樣的讀,要求明確,鼓勵學生讀出疑問,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走進文本。第二遍指名讀,在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朗讀情況後,指名分節讀課文,教師獲得反饋信息後,適時評價。第三遍默讀,引導學生思考圍繞課題時所提的問題,並鼓勵學生:“如果你能提出新的問題,你會很了不起!”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在讀中產生疑問,實實在在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默讀後,老師更注重反饋,對學生已解決疑問的,充分肯定;對於有些疑問還不能確定的也不急於作答,鼓勵學生在下一環節的學習中尋求答案,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學習,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第四遍瀏覽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爲下一課時揣摩文章表達順序奠定基礎。這四次讀課文,讀得紮實,讀得有效,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充分發揮了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調動了學生想學的願望,發揮了其學習的主動性,爲進一步感悟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環節,教師由問入手,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找到文中描寫謎面的語句,在此基礎上,卜老師讓學生畫一畫山谷示意圖,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形象、更直觀,讓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邊讀邊思邊畫。畫出示意圖後,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突出“奇異”和“始終”這兩個詞語,從而設下懸念,爲下一課時的“揭祕”奠定基礎。

第四環節,練習寫字。卜老師先讓學生識記生字,再讓學生讀帖,觀察如何把字寫美觀,最後描帖、臨帖。漢字的書寫能力是在寫字的實踐中形成和提高的,不是“說”出來的,我們要少說多寫,不能讓“說”擠佔了寫的時間。

第五環節,作業設計,體現務實精神,突出第一課時教學特徵,也爲下一課時學習服務。

總之,卜老師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體現了《課標》要求。教師以親切的教態,富有激勵性和啓發性的語言,引領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積極學習、主動學習,既感悟語言,有訓練了思維,也習得了能力。整節課看似簡簡單單,卻是實實在在。

 三、 第二課時教學評析

(一) 課時目標評說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鬥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⒊揣摩文章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本課的表達方法。

第二課時目標制定體現以讀爲主,着力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目標制定全面準確,實事求是。

(二) 教學流程評說

1.複習檢查,構建閱讀話題。

2.抓住關鍵,引導讀中感悟。

3.表達體驗,進行深度閱讀。

4.反顧全文,揣摩表達特色。

5.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第一環節,範老師將聽寫詞語這一常規訓練引入課堂,意在從點滴入手訓練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引導學生敘說文章條理,這是爲了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順序,從篇章結構的角度瞭解課文特點,也是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謀篇佈局的能力,同時也呼應了上節課的教學活動,體現了教學的整體性。

第二環節,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範老師以“謎底”爲着力點,以讀中感悟爲主要方式,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閱讀能力。

範老師首先引導學生直奔謎底,既而思考:什麼原因造成這一奇異景觀?學生先注意到了“特殊的風向”這一要素,教師通過講解,幫助學生了解風向,然後抓住“漫天飛舞”、“大雪紛飛”體會雪大,也爲下文理解雪松的不屈抗爭和智慧彎曲作鋪墊。

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寫雪松與風雪抗爭的語段時,範老師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悟義,讀中悟性,讀中悟法。讀中悟義,即瞭解這段話的大概內容。讀中悟性,即通過讀,體會事物的特性。範老師訓練學生默讀,邊讀邊圈點批註,體會雪松特性。《課標》指出,要訓練學生默讀,默讀要有一定速度。教者抓住了本課教學的着力點,訓練學生默讀能力,恰到好處。默讀是正確理解語言材料的快捷途徑,默讀時,發音器官被抑制,有利於默默地思考、比較、推敲,還可以停下來,重複看,反覆想,理解可以更深入。學生在靜思默想中品味語言,收穫很多。他們準確地抓住了體現雪松特性的關鍵詞語,紛紛發表自己觀點。老師結合學生回答巧妙地設計板書,板書內容簡潔,突出教學重點,更利於學生感悟文本。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了理解,既感悟到雪松的特性,又受到情感薰陶,雪松的形象在他們的腦海中更加清晰。讀中悟法,即通過讀,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範老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四個“反覆”,通過句式比較,體會雪松在風雪中一次又一次頑強的抗爭,一次又一次智慧地彎曲,一次又一次保持蒼翠挺拔的身姿。學生不但領悟了文字所傳遞的情感,更領悟了作者語言表達的方法,不僅讀懂了語言,還讀透了語言。

學生默讀過程中還關注了文中的省略號,老師適時表揚學生會讀書,並討論省略號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這樣的過程,體現了教者嚴謹的教風,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同時,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這也正是我們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如果長期訓練,學生必能養成讀中品味、揣摩表達的習慣。學生的語感得以培養,同時學會運用語言,語文素養纔會得以切實提高。

在學生充分感悟雪松特性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範老師創設情境,以富有激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入那大雪紛飛的山谷,一次又一次用心朗讀,入境生情。正如範老師課堂上評價學生朗讀所說的一樣:“雪松已從課本中走入了孩子們的心中。”我們聽到了孩子們由衷的敬佩,讀書成爲情感的自然流瀉。在入情入境的朗讀後,範老師自然地引導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此時此刻,你想對雪松說些什麼?”有了前面充分的讀中感悟作鋪墊,學生的表達更顯主動、流暢和動情。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者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紮實地訓練了學生理解與表達的能力,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平等對話。

第三環節,學習課文四、五自然段,理解文中第二個旅行者的話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範老師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後,並未急於講解,而是讓學生聯繫上文雪松“彎曲”和“反彈”的品質,由此延伸,引導學生聯繫閱讀過的名人和故事,看見過的身邊人的故事、親身經歷過的故事……用具體的人和事來真切感悟這段話的含義。課堂中,老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靜思默想,寫下自己的體會。這樣的探究,就使得學生對這段話的解讀,從具體的“物象”——雪松,聯想到具體的人和事,從具體的物、人、事中,體驗到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取得勝利的人生哲理,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學生在默讀寫體會時,我們雖暫時聽不到琅琅的讀書聲,但我們能感受到學生的.思緒在飛揚,他們調動了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繫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在積極、深入的思考中明辨事理,學生的感受、理解、評價的能力得以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第四環節,總結課文,揣摩表達。這一環節中,老師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結構特點,領悟由物及理的寫作特色,潛心會文,訓練學生謀篇佈局的能力,也體現了《課標》的精神。

第五環節,“讀一讀、做一做、寫一寫”的作業設計,形式多樣,要求有層次,重視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範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緊扣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循序漸進,以訓練爲主線,以讀爲主,通過個性閱讀、合作學習,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教學中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探索、合作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整節課,學生聽得用心,說得積極,讀得動情,寫得實在,是一節樸實而又蘊含智慧的課。

  四、 總結反思

自從接到承辦這次研討活動的任務以來,我們一直在深入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常規課應該怎麼教?“常規”一詞在詞典中的解釋爲:“沿襲下來經常實行的規矩”。在課改深入的今天,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應該沿襲什麼樣的規矩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堂完整的閱讀教學課給出了我們心中的答案,也想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我們的思考是: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打基礎。

說是簡簡單單地教,其實並不簡單。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上好一節常規課,必須重視以下兩方面:

(一)深入解讀文本

⒈讀通文本

我們語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應從整體入手。應特別重視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明確語文課程的地位、任務和標準,落實語文學習的基本方式方法,探究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我們要熟讀全冊語文教材,並藉助參考用書來正確地、具體地瞭解教材的教學要求、目標、特點、內容、重點、結構體系和方式方法等,做到成竹在胸。對課文的整體解讀,就是要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思路結構,體會思想感情;要把握人物(事物)的本質屬性等等。我們解讀文本,可按三個層次進行,即課文寫了什麼?課文是怎麼寫的?課文爲什麼要這樣寫?以求通讀文本,整體把握。

⒉讀透文本

讀透文本,就是細讀課文,不要輕易放過去一個字,咀嚼字裏行間的含義和情趣,要仔細研究作者爲什麼要用這個字,這個詞,爲什麼要用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細緻品味其美妙和神韻,在品詞析句中揣摩作品。作者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感情,而我們則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觸摸作者的心境。我們應該引領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符號,挖掘內涵,感受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

(二)重視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纔是有效的教學。張志公先生說:“聽說讀寫各有其不同的特點、功能與規律,不能互相代替;四種能力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不可割裂開來,有所偏廢,顧此失彼。”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實踐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小學閱讀教學要多給學生創造聽說讀寫的實踐。

讀的實踐。在高年級段,我們要加強默讀訓練,抓住教學的着力點和教學設問的着眼點訓練默讀。前面我已對默讀的重要性作了較詳細的說明,這裏不再贅述。我們也要給足時間訓練朗讀。有感情朗讀課文是學生外化語言文字感悟結果的一種方式,能“活”化文本,使學生進行積極的心智活動,並在情感體驗和感情表達的交互作用下,進一步感悟和積累語言。

寫的實踐。一是識記生字,指導書寫。我們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習字資源,引導學生認真讀帖、描帖、臨帖和默帖,在指導過程中點撥技巧,揭示書寫規律,給足時間讓學生寫。二是揣摩寫法,遷移運用。我們在研讀教材時要通過比較閱讀,把握寫作特色,對照課標,篩選教學內容。選取那些符合年段教學要求的寫作特色作爲教學內容。在小學高年級,當體情悟道的工作完成後,要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揣摩作者這樣的順序寫作的用意。還要學以致用,及時指導練筆,遷移運用,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水平。

聽說實踐。要尋求合適的聽力訓練材料,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堅持將聽寫詞語、語段這樣的常規訓練形式引進閱讀教學課堂。要根據教材特點,設計帶有辯論性的話題,引導學生充分地說。

14527465074983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