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通典 > 通典 卷七十二 禮三十二 沿革三十二 嘉禮十七

通典 卷七十二 禮三十二 沿革三十二 嘉禮十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天子追尊祖考妣

通典 卷七十二 禮三十二 沿革三十二 嘉禮十七

(上尊號同○ 周 漢 魏 晉 宋 齊 樑 陳 後魏 北齊 後周 隋大唐)

周武王追尊王太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盧植曰:"太王,王季之父也。美大故稱之。王季,文王之父也。太王實始翦商,王季綏畏,文王懷保,王業所興,故追王也。三妣亦同尊其號。")所以追之,不以卑臨尊也。(不用諸侯之號臨天子也。追王太王、王季以下者,以王跡之所由也。文王稱王早矣,於殷猶爲諸侯,於是著焉。)

漢高帝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士無二王。太公雖父,乃人臣也,奈何使人主朝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矣。"後上朝太公,太公擁篲,迎門卻行。上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上善家令言,賜黃金五百斤。詔曰:"人之至親,莫大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之於子,子有天下歸尊於父,此人道極也。朕平暴亂,以安天下,此皆太公之教訓也。"乃尊太公爲"太上皇"。(後漢荀悅曰:"孝經雲:"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王者父事三老以示天下,所以明孝也。無父猶設三老之禮,況其存者乎!孝莫大於嚴父,故子尊不加於父母。家令之言,於是過矣。"晉愍懷太子令問中庶子劉寶雲:"太公家令說太公,爲是?爲非?"對曰:"荀悅論賜家令爲非,臣以悅不識高帝意。高帝雖貴爲天子,事父不失子之禮。時即位已六年,而不加父號,是以家令言"雖父乃人臣也",言無可尊敬名號,當與人臣同禮,欲以此感動之。帝聞家令言乃悟,即立號太上皇,得人子尊父之道。若不聞家令言,父終無號矣。家令說是也。")又追尊妣曰"昭靈後"。

魏文帝即王位,尚書令桓階等奏:"臣聞尊祖敬宗,古之大義。故六代之君,未嘗不追崇始祖,顯彰所出。先王應期撥亂,啓魏大業,然禰廟未有異號,非崇孝敬示無窮之義也。太尉公侯,宜有尊號,所以表功崇德發事顯名者也。故易言乾坤,皆曰大德,言大人與天地合。臣等以爲,太尉公侯,誕育聖哲,以濟羣品,可謂資始,其功德之號,莫過於太王。"

詔曰:"前奏以朝車迎中常侍大長秋特進君侯神主,然君侯不宜但依故爵乘朝車也。禮有尊親之義,爲可依諸王比,更議。"

博士祭酒孫欽等議:"按春秋之義,五等諸侯卒葬皆稱公,乃與王者之後宋公同號,然臣子褒崇其君父。以此言之,中常侍大長秋特進君侯,誕育太皇,篤生武王,奄有四方,其功德之號,莫過太王。今迎神主,宜乘王車,又宜先遣使者上諡號爲"太王"。"於是漢帝追諡爲"太王"。及受禪,追尊太王爲"太皇帝",考武王爲"武皇帝",尊王太后爲"皇太后"。

明帝太和三年六月,司空陳羣等議以爲:"周武追尊太王、王季、文王皆爲王,是時周天子以王爲號,追尊即同,故謂不以卑臨尊也。魏以皇帝爲號,今追號皇高祖中常侍大長秋特進君爲王,乃以卑臨尊也。故漢祖尊其父爲上皇,自是後以諸侯爲帝者,皆尊其父爲皇也。大長秋特進君宜號商皇,載主宜以金根車,可遣大鴻臚持節,乘大使車,從騶騎,奉印綬,即鄴廟以太牢告祠。"從之。

又詔曰:"蓋聞尊嚴祖考,所以成湯文武,實造商周,克昌王業,而詩書之義,追尊稷契。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發跡於高皇,高皇之父處士君,精神幽遠,號稱罔記,非所以崇孝重本也。其令公卿以下會議號諡。"

侍中劉曄議:"周王所以後稷爲祖者,以其唐之諸侯,佐堯有大功,名在祀典故也。至於漢氏之初,追諡之義,不過其父。上比周室,則大魏發跡自高皇而始;下論漢氏,則追諡之禮不及其祖。曄思以爲追尊之義,宜齊高皇而已。"

侍中繆襲議以爲:"元者一也,首也,氣之初也。是以周文演易,以冠四德,仲尼作春秋,以統三正。又諡法曰:"行義悅人曰元,尊仁貴德曰元。"處士君宜追加諡號曰"元皇"。"

太傅鍾繇議:"按禮小記曰:"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乃唐堯之所以敦敘於九族也。其禮上殺於五,非不孝敬於祖也;下殺於五,非不慈愛於其孫也;旁殺於五,非不篤友於昆弟也。故爲族屬,以禮殺之。處士君其數在六,於屬已盡,其廟當毀,其主當遷。今若追崇帝王之號,天下素不聞其受命之符,則是武皇帝櫛風沐雨、勤勞天下爲非功也。推以人情,普天率土不襲此議,處士君明神不安此禮。今諸博士以禮斷之,其議可從。"詔從之。